舆情背景:
科技的发展使社会信息化程度快速提高,计算机网络成为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科技术之一,互联网的日益推进与迅猛发展,为人类营造了一个“无国界”的虚拟空间作为分享信息快速、便利交流的平台与工具。但相关法律与保护网络安全技术的相对滞后,使计算机网络犯罪发展迅速,最终成为了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怎样加强立法打击网络犯罪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针对网络犯罪开展的研究成为我国的一大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著名学者任亚东带领团队开展了网络犯罪新闻和网络犯罪论文的调查研究,首先任亚东专家组通过百度搜索网络犯罪新闻,搜索网络犯罪媒体报道的题目、作者、媒体名称、报道时间、报道地点、报道人群等项目,调查研究了全国合法网络公布合法规范网络犯罪新闻。其次,笔者又通过百度搜索110法律咨询网资料库得出网络犯罪论文,搜索论文题目、论文作者、论文类别、论文来源、论文刊登时间、论文资料库名称等项目,调查研究了全国合法论文资料库公布合法的学术论文。
第一部分 网络犯罪新闻舆情监测
一、网络犯罪新闻简述
近几年中国网络犯罪急剧增加,随即而来的网络犯罪新闻报道也层出不穷。研究网络犯罪新闻对我们认识来说能够正确认识网络和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为专业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同时,又能规范网络犯罪新闻科学报道,使我国新闻报道更加人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二、网络犯罪新闻文献调查落实情况
2010年4月10日网上搜索网络犯罪新闻121条,回收118条,回收率97.5%,其中有效新闻109条。任亚东专家组完成“网络犯罪新闻统计与分析”工作。
三、调查结果
任亚东专家组调查发现,我国网络新闻的总体工作开展不错,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与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报道网络犯罪的新闻媒体多,报道贫穷区域网络犯罪新闻少,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少只又少等矛盾和网络犯罪多元化渐多等问题加以统计和分析。
(一)网络犯罪新闻报道不均衡
任亚东专家组调查显示在搜索的109条网络犯罪新闻中,国外18条(包括美、日、韩、英等),而中国91条(包括北京、浙江、天津等),我国报道网络犯罪新闻大多是大中城市,而偏远山区和小城市报道网络犯罪新闻少,不均衡新闻报道造成我国网络犯罪研究课题少,人员少,数据少等问题,间接导致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件增多,预防措施不健全。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少
任亚东专家组调查显示在搜索的109条网络犯罪新闻中,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总计10条,呈现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少特点,在10条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中,家庭教育缺位造成青少年网络犯罪的1条;预防网络犯罪讲座1条;青少年团伙利用网络结社犯罪案1条;“网瘾少年”犯罪1条;网络规范化管理难落实引发青少年犯罪1条;剩余5条为普通网络犯罪新闻报道。
第二部分网络犯罪论文舆情监测
一、网络犯罪论文简述
联合国报告称,中国自2003年以来拨给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包括教学和科研的预算增幅每年约为15%-20%。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京公布的2007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显示,我国作者发表在国际主要科技期刊和重要会议上的论文共20.8万篇,占世界比例的9.8%。按照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国居世界第二位。[3]
网络犯罪论文是指法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专家针对研究网络犯罪发现问题书写的专业学术论文,因我国网络犯罪论文很多,但对网络犯罪论文进行总结调查的论文、报告、新闻很少,故至今很少看到学术与研究性很强的网络犯罪论文,更难见到学术性很强的青少年网络犯罪论文,故而出现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逐年增加的社会问题。
二、青少年网络犯罪论文文献调查情况
任亚东专家组2011年4月搜索网络犯罪论文219篇,回收213篇,回收率97.2%。在回收的213篇自杀论文中,抽取有效论文212篇。继后进行的统计和分析工作。
三、任亚东专家组调查结果
任亚东专家组通过调查网络犯罪论文发现,我国论文库的总体工作开展不错,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与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收集网络犯罪论文库少,社会学方向的网络犯罪论文更少,青少年自杀社会方向的论文少只又少等三个问题加以统计和分析。
(一)我国收集网络犯罪的论文库少
任亚东专家组对网络犯罪论文调查中发现,我国论文库很多,但收集我国收集网络犯罪论文库很少,其中我国大型专业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中国知网论文库、万方数据、法律图书馆论文库、万方医学网、论文好网、中国论文服务网、中国知网论文库、龙源期刊网、学术论文网等收录网络犯罪论文很少,调查显示,我国的专业论文库很多但收集网络犯罪论文是很少的,而收集其他学术论文是很多的。而110法律咨询网资料库收集网络犯罪论文很多,但对比收集其他论文还是很少。
(二)社会问题方向的网络犯罪论文更少
任亚东专家组文献调查发现,自2003年10月28日开始至2011年4月22日110法律咨询网资料库公布网络犯罪论文212篇,其中社会学论文2篇;心理学论文0篇;其他未分类型论文14篇;法律论文196篇(包括刑法学、民商法、司法制度、经济法等)。笔者认为,我国社会学是大课题,社会学研究是人才济济,课题众多,经费充足,而成果也是硕果累累的,但现实显示我国公布网络犯罪论文是很少的,这突出我国还需要大批社会学专家去开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同时,也需众多心理专家去开展网络犯罪的预防与干预研究。
任亚东专家组进一步调查发现,在8年的时间里公布社会学自杀论文很少,而青少年网络犯罪的论文更少。110法律咨询网资料库公布网络犯罪论文212篇,其中青少年网络犯罪论文占2篇,计算得出我国社会学专家们平均4年发表一篇社会学方向的网络犯罪论文,这个结论对于我国网络犯罪研究来说是个遗憾。
第三部分 我国网络犯罪舆情监测问题对策与措施
任亚东专家组通过文献调查我国网络犯罪新闻与论文,得出我国网络媒体与论文库的总体工作开展不错,但也存在着不少矛盾与问题,本文着重对我国报道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少、网络犯罪多元化渐多、网络犯罪论文库少,社会学方向的网络犯罪论文少,青少年自杀社会方向的论文少等问题加以分析提出对策与措施:
一、均衡报道网络犯罪新闻
在搜索的109条网络犯罪新闻中,报道我国网络犯罪新闻91条,报道新闻大多是大中城市,而偏远山区和小城市报道网络犯罪新闻很少,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也很少,规范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新闻,多报道小城市与偏远山区,同时增加家庭教育问题的网络犯罪、预防网络犯罪讲座、青少年团伙网络犯罪、“网瘾少年”犯罪和网络规范化管理难等问题的报道。
二、增加专业网络犯罪论文库
任亚东专家组对网络犯罪论文文献调查发现,我国大型专业的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中国知网论文库、万方数据、法律图书馆论文库、万方医学网、论文好网、中国论文服务网、中国知网论文库、龙源期刊网、学术论文网等收集其他学术论文是很多,而收录网络犯罪论文很少,论文库收集网络犯罪论文少对我国网络犯罪研究是不利的,应增加专业网络犯罪论文库为我国的青少年网络犯罪研究提供参考。
三、开展网络犯罪实证研究
任亚东专家组对网络犯罪论文调查发现,自2003年10月28日至2011年4月22日110法律咨询网资料库公布网络犯罪论文212篇,其中社会学方向的论文2篇,实证研究的论文无,而其它论文很多。任亚东专家组认为,我国社会学行业是专家众多的,课题多,经费充足,但开展网络犯罪实证研究的论文很少。呼吁我国政府和社会学专家重视青少年网络犯罪,开展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实证研究,预防青少年网络犯罪,减少青少年网络犯罪案例发生。
四、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对互联网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净化网络环境,为青少年营造一片健康、安全的网络空间。比如,美国的Surwatch公司最近推出了一种网络防色情的软件,使用这种防色情软件,可以“封锁”互联网中可传播色情的近千个地址,使青少年用户难以进入这些“红灯区”,公司配有专人监测“黄源”,随时“封锁”新的“黄毒”地址。建设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转移青少年网上的注意力。有关主管部门应当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一法,建设适合青少年的网站,把青少年的网上注意力吸引到这类网站上来,减少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接触。
(一)媒体净化
媒体与互联网对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犯罪手段发现,很多都和媒体紧密相关。电视中的暴力镜头、网络中的血腥游戏、黄色网站的色情诱惑都在严重地侵蚀着青少年。例如,国家广电总局对我国播出的动画片进行分析显示,有83%的内容来自日本。而成人化、暴力化倾向在我们播放的日本动画片中不同程度地存在,吸引着我们小到3、5岁大到20多岁的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眼球,许多东西正在被我们的年轻一代所效仿。
(二)网络净化
现在青少年在网上的首选是聊天和游戏。“一夜情”、“激情体验”是网络聊天室里司空见惯的骚扰语言。安徽省城市互联网的调查显示,有17.1%的学生想尝试网恋,女大学生中反对网恋的的人仅占42%。网络游戏中大量的暴力情节、赌博情节逐渐淡化了青年学生的是非观念。游戏的血腥、残酷连成年人看了都心有余悸,而青少年面对开枪杀人、鲜血四溅等场面会从反感到习以为常。久而久之,他们看到的不是痛苦而是痛快,对暴力和色情的态度也从憎恶到默认到希望尝试。这些沉迷于聊天游戏和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以后不可能会有正确的道德观。
(三)大力提倡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而今天伴随着媒体的发展,成人和青少年处于同一网络中,对一个新事物的感受是相同的。这就要求教育者及决策者要转变思维方式,提高驾驭能力,有能力预测“网络犯罪与网络成瘾”并做好预防准备;要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把保护延伸到互联网领域;要占领网络阵地,创办有特色的青少年网站;要加强网络心理咨询,建立网络辅导员制度;要大力提倡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创建绿色网吧;要大力推动国产动画业的发展,为青少年提供有中国特色的精神食粮,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并健康成长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拯救青少年》青少年生命教育教材 任亚东主编 2010年青少年自杀问题实证研究课题组 2010年青少年网络犯罪与成瘾问题课题组 2013年 中央办公厅西苑出版社